2011年1月19日 星期三

2011年阿里山鄒族族人自然農業工作坊活動

2011年1月中,本農場協助阿里山鄒族族人舉辦自然農法的課程,
這一次課程讓我感受很多,剛好呼應本人去年在師大原民中心發表的ㄧ篇文章。
近年來,台灣一遇颱風或大雨,便容易引發水患與土石流,2009年八八風災更是造成國內空前嚴重的災情,一夕間有部落因而消失,重創南部各地區與原住民部落,而高山農業又再度被點名為災害的元凶,建議全國高山農業應逐步撤離,轉型為生態觀光;更有團體以「退耕還林」、「拒買高山農產品」號召來中止災害繼續蔓延。 一旦限制了高山農業的發展,也等於宣判部分原住民將無法繼續生存的命運,而原住民的生存又有誰可以負責?
原住民學者官大偉便指出,
「國府時期延續著日治的保留地制度,並進行更大規模的伐木、興建大型水庫、鼓勵農業上山等資源利用。當台灣面臨環境危機,政府彷彿忘了這一連串歷史過程中的政策責任,
而將歸罪的矛頭有意無意地指向居住在山上的原住民」,
因此,政府應重視實施高山農業政策的必要性,而非視而不管(林國慶,2005)。
同樣的課題也發生在石磊部落,2004年的艾利颱風曾讓部落成為災區,當時筆者經歷了這場災難,風災第四天就被迫離開家園,在外流離三個月的時間,深刻體認做一個災民所面對的問題與難處。回到部落仍然無法立即務農,只能依賴政府的臨時就業津貼生活,又經過六個月的重建時間,部落才漸漸回到以往務農的生活。可見,災區重建是不容易的課題,需要長期著墨與努力。但本研究發現石磊部落(Qalang Quri) 目前發展的自然農業,以就地取材、低成本的觀念,兼具環境保育之功能,生產高品質的有機蔬菜,應可為災區部落在產業發展上的另一個路線。